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她力量”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9月19日国新办举行的《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新闻发布会透露,目前互联网行业女性创业者占一半以上;在数字贸易、直播等行业,女性占比达三分之一;2024年在线配资查询服务,超1.4万名女性拿到了人工智能训练师证书。
近些年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伴随着数字化、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通过提升数字技能、掌握数字工具、创造更多数字化就业空间,女性的职业发展路径被大大拓宽。日前,在由蚂蚁集团主办、上海市妇女联合会支持的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数字木兰”大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女性代表围绕上述主题分享了女性发展经验,共同探讨数字时代应如何更好激发“她”力量。
这也是当下数字浪潮赋能女性多元发展的一个公益实践样本。
“数字木兰”项目受益乡村女性代表在2025外滩大会“数字木兰”论坛分享
让困境女性看到未来的可能性
展开剩余86%“早期我们很多客户都是女性,她们不畏新技术,也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我们聚焦女性公益,关注女性并支持女性发展,也是源于对客户的一份感恩。”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彭翼捷表示,在数字时代,如何能够让女性获得更好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议题”。
记者了解到,在支持女性平等发展方面,蚂蚁集团联合蚂蚁公益基金会发起“数字木兰”女性支持计划,聚焦基础保障、创就业支持及多元发展三大领域,通过数字化手段助力女性提升安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其核心项目包括“加油木兰”公益保险项目、“AI豆计划”人工智能产业孵化项目、“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及“追风计划”等。
而这一系列行动最早要追溯到2018年。
当时,为保障欠发达地区女性健康与教育发展权利,助力其摆脱困境,蚂蚁公益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加油木兰”公益保险项目,为欠发达县域困境女性捐赠“教育+医疗”公益保险,通过基础兜底保障方式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生率。
正是这份保障,给予了很多身处困境的女性新的希望。
2019年,甘肃省陇南市的马学梅确诊患乳腺癌,这让她一度陷入绝望。幸运的是,通过“加油木兰”公益保险项目,她获得了2万元理赔金。这笔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她在治疗上的经济负担,上学的女儿还通过申请连续3年获得资助。此外,当地妇联系统为她争取到了“两癌专项救助”,同时她也享受了临时救助和“低保叠加”政策。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理赔工作。对于一些不熟悉操作的困难群体,当地通过县乡村三级妇联干部以及网格长多次入户等方式,帮助她们完成理赔。
在东乡族自治县基层妇联干部马璇看来,“这2万元钱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补助,更多是给予困境女性一个信念,让她们能够看到未来的可能性,也让她们的生活有了一个缓冲期,后续可以靠自身和家人的努力去赚钱,去发展。”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覆盖了全国18个省(区、市),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女性提供了近560万份保障,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改善欠发达地区女性教育、提升医疗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系列改变也在悄然发生。
来自贵州织金县的黄芳芳是“加油木兰”公益保险项目受益人之一。去年,她考上了同济大学。受到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以及爱心网友支持,黄芳芳开始为“加油木兰”项目捐款,积极支持并参与公益,以这种方式将爱心传递给更多来自大山的女孩。
助力乡村女性获得高质量就业
陕西宜君,人工智能训练师在工作(资料图)
在为困境女性提供基础保障的同时,如何依托企业和社会力量优势,为更多乡村女性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让她们也能享受到数字时代发展红利,是蚂蚁集团及蚂蚁公益基金会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吴海鹰建议,大力推动女性数字素养教育和数字培训,让女性成为数字技术的受益者、应用者和创造者,鼓励女性进入前沿科技,成为国家“人工智能+”赛道上的中坚力量。“只要全社会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够为女性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女性力量在数字时代更多地发光发热。”
以数字化助力乡村女性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推动欠发达县域数字经济业态发展,成为突破口。
朱小玲来自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2012年大学毕业后,她曾在西安一家培训机构做培训老师。但由于是专科毕业,学历不具优势,在大城市安家立足对她来说并不容易。后来,考虑到要照顾年迈的父母等原因,她辞掉工作回到了老家。
作为西北地区欠发达县域,宜君县总人口只有7.2万,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当时老家并没有像样的企业和工作机会,大多是临时工,我一开始的工资只有1000多。”朱小玲回忆说,回到家乡后,她尝试过开小店、做微商等各自方式,但都没达到自己预期。“那时候自己刚生完孩子,天天在家感到特别压抑,身边也没有朋友。”
转机出现在2020年。这年年底,由蚂蚁集团、蚂蚁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的“AI豆计划”人工智能产业孵化项目正式落地宜君县。项目通过帮助欠发达地区建设县域数字就业中心、孵化在地运营社会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及订单支持等方式,帮助当地农村女性及返乡就业青年在家门口获得数字化就业机会。
“当时看到招聘信息,我就想试试看,给自己一个机会。”而得益于该计划,朱小玲成为一名人工智能训练师,“现在我从事的是图片标注项目,这个项目可能会应用于医疗方面,比如医院检查、CT扫描等。人工智能训练师可以理解为一个老师,我们要教机器人学习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领域的技能,让它掌握越来越多的本领。”
经过几年的磨练,朱小玲现在已成为一名团队负责人,影响并带领40多名宝妈实现家门口就业。截至2024年年底,该项目已在陕西省清涧县和宜君县、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甘肃省积石山县等地建立了16个县域数字就业中心(基地),累计帮助7500名乡村女性和返乡青年实现家门口数字就业。多个数字就业中心成为当地最大用工企业,超过50%的基地承接了外部商业订单。
培育新型职业技能
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
“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已帮助全国各地超8600名乡村女性就业增收
在为欠发达县域培育、孵化数字化产业的同时,充分结合乡村资源禀赋,探索乡村女性在文旅产业发展中的多元就业机会,既是一个新的考验也是一个新的方向。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蚂蚁公益基金会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通过“木兰普惠班”“数字加强班”“木兰管家研学营”等不同方式,为有意愿从事民宿行业工作的乡村女性提供职业技能与数字素养培训,帮助她们把握文旅发展机会就业增收,进而改善自身和家庭经济状况。
来自甘肃东乡族自治县的马阿英杜是该项目受益者之一。过去,她曾是一名家庭主妇,照顾公婆和三个孩子、打理家里的果园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那个时候想回趟娘家,路费都只能伸手问婆婆要”。
2019年,马阿英杜所在的村子建起了一家扶贫民宿,招工时她第一个报了名,因此也成为村里第一个出来工作的女性。2023年,马阿英杜参加了“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在该项目帮助下,她学会了很多民宿服务技能,还学会了使用数字工具。
现在,马阿英杜成了当地的“明星管家”,通过“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她不仅实现了经济独立,还能够独立运作社交平台,推广家乡的农特产。这一系列改变,让她得到了家人及村民的认可和尊重。与此同时,她的故事也激励并带动了村子里更多女性走出家门工作。2024年,马阿英杜在“数字木兰”全国民宿管家技能交流活动中获“金铲子”奖,还因技能突出成为一名培训实操课助教,指导学员如何进行客房整理。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转变,这是公益项目内在动力和意义所在。根据计划,今年该项目将持续开展高质量公益培训、总结及开放共享民宿管家培训经验并拓展平台数字能力支持,推动项目可持续发展。此外,项目还将拓展平台数字能力支持,在支付宝APP推出“木兰民宿”频道,助力项目探索从支持乡村人才发展向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升级的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关注乡村女性就业之外,蚂蚁公益基金会还发起了女足系列支持项目“追风计划”,希望通过数字能力和公益支持,助力女足运动发展,帮助乡村女孩通过足球运动获得自信、快乐,一些乡村女孩因此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2025年是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在我国提交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暨〈北京宣言〉与〈行动纲领〉通过三十周年国家级综合审查报告》中,蚂蚁集团“数字木兰”系列计划作为案例被写入报告。
彭翼捷表示,数字时代,赋能女性发展需要结合“三力”,即凝聚个人信念和社会共识的“心力”、代表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的“脑力”以及全社会身体力行的“体力”在线配资查询服务,她同时呼吁社会各界为女性提供数字就业的实践机会。“如果全社会选择相信女性的力量,支持女性在数字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么全社会也会因此受益。”
发布于:北京市升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